小清河復航備受社會各界關注。7月1日上午,隨著山東海運股份有限公司“魯清101”號船舶從小清河博興港出發,小清河全線首次空載試航正式開啟。標志著斷航26年后,擁有900年歷史的古黃金水道迎來新生。
小清河復航工程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建設Ⅲ級航道169.2公里,改擴建橋梁39座,新建船閘4座,節制閘2座,改造水利設施481座;改造過河管線296道。新設航道維護基地及公共錨地6處,配套建設數字化航道等支持保障系統等,總投資136億元。投資超過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山東省內河公用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總和,是山東省港航史上最大的內河投資項目。
“小清河復航有必要嗎?”這是網上小清河復航報道的一條留言。
答案是肯定的。小清河復航工程是交通運輸部和山東省“十三五”重點建設項目,是貫徹落實國家大力發展內河水運政策的重要舉措,對于我省深入實施“兩區一圈一帶”發展戰略,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帶動沿河產業發展,降低企業運輸成本等具有重要意義。山東水運總體呈現“海強河弱”的格局,主要因為內河航運通達范圍和通過能力有限。小清河是東西向的重要“一橫”,與西面的“一縱”遙遙相望,若小清河航道與正在運行的國家高等級航道連通,將給小清河航道注入巨大活力。我省“一縱三橫”內河發展框架,也將融入全國內河水網。
最重要的是小清河的航運功能。眾所周知,從交通物流運輸成本來看,水運的成本還是最低的,綜合成本約為鐵路的50%、公路的40%。而在能耗方面,水運僅為公路的六分之一,鐵路的三分之一;二氧化碳排放,水運為鐵路的33%、公路的7%。據統計,斷航的20多年里,小清河沿線迅速成長起魏橋、博匯、京博等20余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涉及鋼鐵、鋁業、造紙、化工、紡織、糧油等行業。它們對鐵礦石、鋁礬土、原鹽、煤、原油、糧食、紙漿等大宗原料需求巨大,每年需求量在3000萬噸以上。小清河復航后,沿線地區鋁礬土、散糧、造紙原料等大宗散貨可從濰坊、龍口等港口轉水,沿小清河通過水路運輸至腹地企業,能夠有效降低企業物流成本,顯著改善沿線地區投資環境和交通運輸條件。
根據總體規劃,復航后的小清河,沿線規劃4個港口11個作業區164個泊位,即濟南港主城港區、章丘港區及淄博港高青港區、濱州港博興港區。6月份記者在博興港采訪中了解到,博興港區占地面積46.51萬平方米,一期工程建設8個1000噸級泊位。泊位分布上,博興港區有2個通用泊位、3個散貨泊位、3個多用途泊位,岸線總長度810米,設計年吞吐量650萬噸。根據測算,4個港口設計年吞吐量共計2110萬噸,可以滿足初期運輸需要。據“山東省交通運輸廳”微信公眾號6月30日及7月1日發布的消息,目前4個港口已全部取得港口經營許可證。
小清河復航后,將串起濟南、濱州、淄博、東營、濰坊五個工業大市,濟南和淄博事實上可成為沿海城市。《小清河復航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預測,2030年、2040年小清河的水運需求將分別達到4020萬噸、4820萬噸。預計復航后,每年全線大宗貨物運量可達7960萬噸,2000噸級船舶可由濟南港發船,直至山東沿海及世界各地,相當于再造一條膠濟鐵路。
此外,小清河是一條集防洪、除澇、航運、生態等多種功能、多重效益于一體的河道。隨著河道的清淤、加深、拓寬,小清河防洪能力大幅提升,干流河道防洪標準由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其中濟南市區段達到100年一遇標準,可有效保護小清河兩岸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還可極大改善水環境,十幾種魚類已重新游回小清河,“碧波疊翠、魚蝦肥美”的風貌已初現。沿線老舊橋梁的改造升級和航道護坡工程的建設,也大大改善了周邊群眾的出行和生活環境。
屆時,小清河將重現“船桅林立、舳艫相接”的繁榮景象,在聯接省會、貫通魯中、河海聯運的同時,為全面提升沿河城市競爭力提供強勁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