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卞功(1075-1143),字子民,北宋熙寧八年(1075年)農歷四月初五,出生于濱州安平鎮,即今濱城區大安定村,他的祖籍本是徐州。宋朝熙寧初年,他的祖父在外為官,游歷到濱州安平鎮一帶時,看到這里臨近渤海,居于大清河之陽,土質肥沃、民風淳樸,水陸交通便利,因此,舉家在這里落戶。劉卞功的父親名字叫劉補,母親姚氏。
劉卞功自幼與其他孩子有些不同,他誕生時“祥異屢現”。他“天資穎悟,智識超遠,巧伎絕類,百事盡通。”6歲的時候,有一次,他不小心打碎了盛水的大缸,家人責備他,而他卻神色自若地說:“等到修缸的匠人來修好就是了。”聽到他不僅不承認錯誤,還強詞奪理,父母更加憤怒。他說:“人破了都可以修復,何況一個水缸?”他的話音未落,修水缸的匠人就到了。經過匠人的一番修補,水缸一會兒就像新的一樣。他不喜歡小孩們的游戲,而喜歡一些玄學著作,他廣泛涉獵經典著作,小小年紀就精通《周易》《老子》《莊子》等,連他的父母也感到奇怪,更被人們稱為神童。劉卞功早有預判,明確表示不要婚姻,父母為他選擇婚姻對象時,遭到他的堅決反對。14歲的時候,在為父親守喪期間,他遇到了一位云游的得道高人,高人傳授給他道家的修煉術,自此,他就在自己家的后院筑起一座土屋,深居其中,安靜修煉,不再與外人言語。
劉卞功的土屋很小,只容得下他自己一個人。他在土屋墻上開了一個很小的窗洞,所有飲食供給均從小洞送入,不與外界交往,時間長達50多年。他每天的飲食只有蔬菜瓜果,有時,食物供給不及時,他就三五天不吃不喝,無論寒暑只穿著一件破舊的百衲衣。每當有客人到訪,他也不講話,實在有什么非說不可的事情,他就寫下來給別人看,每逢有人詢問到神仙的事情時,他均“瞑目不答”。
劉卞功是中國歷史上特別是宋朝、金朝、元朝時,影響力巨大的道家先師。民間對他的信仰就是來拜他。“有清齋而來者,有步拜而至者,有不得見而守歲久者,有望其隱居而默祝者”等等,不僅普通百姓崇拜他,就連強盜賊人也對他尊崇有加。
宋朝皇家對劉卞功的尊崇推高了他的地位。宋徽宗尊崇道教,政和初年,宋徽宗特地派遣使者沈純誠到濱州賞賜他三百貫錢,請他到皇宮擔任職務,被他拒絕了。過了6年,政和六年(1116年),宋徽宗又下詔賞賜他“高尚處士”的稱號,秘密派遣使者杜綰為高尚處士畫像,帶進宮中。從此,高尚處士的畫像就被各家王公貴族爭相懸掛。宋徽宗又特別下詔,每月賜十二斛米,每年給絹二十匹,免除他家的各種賦稅。宋徽宗還叮囑地方政府,要對高尚處士格外予以照顧。高尚處士利用皇帝賞賜的錢糧,建立了道觀。宣和初年(1119年),朝廷又專門派廉訪使到濱州來看望他,御筆為道觀匾額題寫名字為“高尚觀”。朝廷還規定,每年給高尚觀度化一名道童。宋欽宗即位后,劉卞功的名氣更大了。
南宋建立,劉卞功的名聲也傳播到江南。濱州被金朝占領后,金朝扶持的傀儡皇帝劉豫統治山東時,也曾經專門派人征召高尚真人入朝為官,遭到真人的嚴詞拒絕。
金朝皇統癸亥年,即南宋紹興十三年(1143年),農歷十一月初九的早晨,高尚真人以節杖擊打窗戶,呼左右曰:“去矣,去矣。”一會兒,高尚真人面向南方端坐去世。真人的弟子和家人都說:真人“尸解”了。“尸解”就是道家所說的留下法身,靈魂升天。高尚真人享年69歲,在這里靜修合計有55年。
高尚真人的貢獻在于修行和理論兩個方面。他終生修行,生活簡樸,德行高邁。
高尚真人的理論貢獻首先是修行要先修心。他認為,“千經萬訣,惟存心志。”高尚真人的表兄在朝廷為官,曾經專門向他咨詢修行的問題,高尚處士回信說:“非道亦非律,又非虛空禪,獨守一畝宅,惟耕己心田。”他還說:“以手捫胸,欲心清凈,以手上下,欲氣升降。”高尚真人的修行理論“非道非禪”,又“亦道亦禪”。
高尚真人獨具特色的理論創新是他的“四殺”學說。他說:“世之人以嗜欲殺身,以貨財殺子孫,以政事殺人,以學術文章殺天下后世。”“四殺”說涉及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強烈的現實批判精神。“四殺”說引起士大夫階層的廣泛共鳴,廣為傳播,至今仍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高尚真人有三個比較著名的弟子和再傳弟子。分別是靳用章、劉志堅和薛元微。
靳用章是今山東東平一帶人。少年時代,他就有出家的志向。北宋政和乙未年(1115年),他來到濱州的安平鎮,拜高尚真人為師。等到濱州一帶被金朝占領后,朝廷選拔天下知名的人士,厚加賞賜,靳用章一概拒絕。高尚真人去世后,他主持高尚觀事務,一切都遵照師傅的法則。不久,他命弟子們為他畫像,畫完后,他對弟子們說:“保精氣形神,若形神俱妙,則與道合,真矣。”說完,高興地拍掌大笑著去世。他的弟子們看到師傅去世,放聲大哭,不料,他又睜開眼睛,訓斥弟子們說:“無嗷嗷,怛化。”說畢,再次閉上眼睛。幾天之后,人們打開他的手掌,仍有異香。
劉志堅是蒲臺縣人,即今濱城區人。他早年入道家修行,拜師高尚真人,自號“江月子”。金朝皇統年間,朝廷恩賜他黃袍紫衣,賜號“洞真大師”,后來不知所終。
薛元微是靳用章的徒弟,濱州人。少時,他非常聰明,以仁孝著稱。40多歲時,出家到“高尚觀”拜師,刻苦學習。不久,他的師傅靳用章去世,他靜修19年才得以成道。金朝大定壬辰年,即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去世。當日,他召集弟子們傳授修煉術,直到講完才肯去世。
作者單位:中共濱州市委黨史研究院(濱州市地方史志研究院)
原文采自《濱州百名歷史人物》,略有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