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10月23日,2023新時代鹽堿地咸水種植產業創新研討會暨鹽堿地改良技術“原土+原水”現場觀摩會在濱召開,來自中科院、中國農業大學等全國各地的120余位現代農業及環境資源領域的專家及嘉賓參會。
山東濱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管理服務中心黨組成員、副主任,濱州高效生態產業現代技術研究院院長劉健同志致歡迎辭
青島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書記薛冰同志致辭
活動主要分為專題分享、圓桌論壇、交流討論以及現場觀摩等5個環節,主要針對鹽堿地綜合利用政策進行交流研討,對咸水種植技術形勢背景、發展現狀以及轉化推廣開展分析和交流合作。
在活動專題分享環節,來自青島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牛玉生教授向與會嘉賓開展鹽堿地咸水種植創新技術推介;國家特聘專家張亮博士向嘉賓們介紹了鹽堿地改良“原土+原水”技術成果及試驗推廣情況,同時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中國農業大學以及南京農業大學等專家向與會者分享了鹽堿地綜合利用方面的政策,并開展了鹽堿地咸水種植創新技術推廣前景及市場潛力分析。隨后進行的圓桌會議和交流討論,與會嘉賓圍繞設定的討論主題先后發言,為鹽堿地咸水種植為代表的綜合利用帶來新啟發、開辟新思路。整場分享活動干貨滿滿,各相關領域專家立足鹽堿地節水改良、咸水灌溉及高效種植技術需求,分享最新技術研究進展,為與會嘉賓打開了一幅鹽堿地種植業高質高效發展的美麗新畫卷。
據介紹,鹽堿地咸水種植技術要點在于“原土+原水”,“原土”即不用客土、就地種植,“原水”就是在沒有充足的淡水資源的情況下,就地用溝、渠、井等咸水進行澆灌,并在水中加入生化修復制劑共同進入土壤,通過離子吸附、酸堿中和、鹽類轉化、微生物分解等,既能降鹽除堿,又防止鹽堿回返,還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修復了作物根系周圍土壤微環境,為作物創造一個正常生長的良好條件。據悉,濱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原土+原水”鹽堿地咸水種植試驗基地的玉米畝產約達620公斤、高粱畝產約達400公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