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李曉香是濱北街道單家村的巾幗致富能人,她與丈夫董建華經營的漁網手工加工微工坊,讓四鄰八鄉的人實現了家門口就業,不僅不耽誤家務,還能用零碎時間賺錢。附近村民說起她來,一致稱贊。
李曉香的老家沾化區大高鎮李家村,一直有織漁網、拴漁網的傳統習俗,十幾歲時,她就掌握了漁網加工技藝。結婚生子后,為了照顧年邁的老人和家里的幾十畝耕地,在外工作的李曉香毅然返鄉,利用照顧家庭的余閑,領點漁網加工的零活補貼家用。
在她的帶動下,左鄰右舍也跟著干起來。隨著身邊會漁網加工的人越來越多,李曉香就和丈夫商量著辦個漁網加工點,在增加家庭收入的同時,也方便鄉親們領活。說干就干,夫妻二人就在老宅院里辦起了加工點,不僅給鄉親們放一些手工活,還負責培訓技術。
這些零活有給漁網拴鋼墜、拴鏈條、拴鉛墜、拴吊盤等幾個工序。其中拴鋼墜、鉛墜大約每個4分錢,拴鏈條每斤6毛,拴吊盤按大小每個約1元到2元不等,根據個人手速快慢,大約每個人每天有30元到100元的收入。李曉香介紹道:“日常每天有三四十人領活,高峰時有一百多人。根據業績,每個月月底還有現金激勵。”
以上幾個工序下來,漁網就制成了成品。漁網成品主要通過李曉香弟弟的線上團隊,在“互聯網”上接收線上訂單進行出售。為了擴大規模,李曉香夫婦又在院子里建了個微工坊,負責成品包裝、線上直播。在包裝車間,有工人具體負責成品的包裝裝袋,型號標注等,每天大約能售出100多單。負責包裝的工人,一天有80元的收入。
李曉香每天根據訂單分發手工活,并進行驗收,丈夫負責包裝車間和線上訂貨,一個月下來,夫妻兩人大約有1萬元左右的收入。李曉香說:“干了這幾年,左鄰右舍的鄉親們都輕車熟路了,有啥活,只要一說就通。自己能養了家,還能給大伙帶來收入,累點也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