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近日,一篇《天街題匾,結緣泰山——趙先聞泰山題匾散記》在全市文化圈內廣為流傳,引起強烈反響。內容寫的是我市著名畫家趙先聞為泰山樓閣題匾額——“來今雨”的前后過程。記者了解到,今年,恰逢趙先聞先生為泰山題字十周年,就此,本報記者采訪了趙先聞先生。
記者:古往今來,有眾多文人墨客在泰山留下佳作。是什么機緣讓您受邀為泰山題匾。介紹一下題寫的過程。
趙先聞:大約十年前,我接到了泰山方面的邀請,為泰山天街題寫匾額——“來今雨”。當收到邀請以后,感覺這是天降善緣,一個神圣的使命,所以我就沐浴更衣,反復推敲,寫出了這三個字。現在,“來今雨”匾額三個字已經在天街懸掛了十年,最早在一樓,現在又掛到了二樓,可謂是更上一層樓。
泰山是一個文化名山。古往今來,有許多文人墨客在泰山題字、題匾,為泰山營造了一個文化氛圍,泰山也成就了一些文化名人。能夠在泰山刻字、題匾是歷代很多文人墨客的夙愿,我能與泰山結緣,在天街恭題匾額,毫無疑問這是我畢生的榮幸。
“來今雨”這三個字來源于“詩圣”杜甫的一篇散文《秋述》。用舊雨和今雨意寓為朋友的意思。而題寫的匾額,|可以理解為希望有更多的新老朋友可以來到泰山,踏上天街來一睹五岳之首的雄偉,來與泰山結緣。也許是“山為陽,雨為陰,山陽水陰,陰陽融合象征著柔和、圓滿、平安。”
記者:十年過去了,為什么選擇現在向社會公布題匾這件事。
趙先聞:十年來,我沒向社會公布這件事,是因為我覺著這件事比較神圣,不要輕易講出來。十年了,這個匾額依然還在泰山天街上,冥冥之中我似乎覺得應該是把這一泰山善緣,把這種美好分享給更多的朋友了。讓更多的朋友通過我的“來今雨”書法作品與泰山結緣,結緣泰山一生平安。所以才公開了這件事,有了這篇文章。
當人們知道這個牌匾的含義后,朋友們自然會喜歡收藏來今雨這件書法作品,把泰山之緣分享給更多的人,
這就是我的心愿。只要你對泰山敬仰敬畏,你登過泰山或者想登泰山,那我就可以把這幅書法作品分享給您,這就是我唯一的初衷。
記者:作為濱州書畫家“走出去”的代表,您的作品和影響力早已走出了濱州,現在您題寫的匾額已經懸掛在泰山十年,這件事的意義之大不言而喻,應該說是濱州文化藝術界的一件大事。您對濱州書畫家“走出去”有什么好建議。
趙先聞:對于濱州的藝術家來講,能在泰山頂上題匾,應該說是為濱州爭得了榮譽,為宣傳濱州,濱州藝術“走出去”做了貢獻。
你想,當人們都知道濱州人能在泰山頂上題匾這個事。那毫無疑問,濱州“登”上了泰山,這就不是一個人的事了。
濱州有很多才子,有很多有成就的藝術家。但是,我覺得不要只在當地轉,滿足于在當地的名氣。藝術追求應該更高些,更遠些,更大些,要有勇氣有實力走出去,走出濱州。走不出去,濱州就是你的一畝二分地。走出去,你才知道這個世界之大。走出去,你才能把濱州宣傳出去,你才能為濱州做貢獻,
我們的藝術家要提高自己的創作實力,提高作品的學術性和個性價值,首先要有走出去的追求和能力。抓住各種機會往外走,一定要走出去。要把你的方向定在往外走。無論你是什么樣的藝術形式,什么樣的藝術特點,無論你的藝術的方向是什么,無論你人生的方向是什么,都要把往外走放在首位。外面的世界很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