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賀!王愛華新作《三寸金蓮與虎頭鞋》于2023年9月榮獲第23屆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優秀攝影畫冊獎。
圖源:平遙融媒、PIP平遙國際攝影大展
前言節選
三寸金蓮的海海人生
1924年農歷九月十五日,胡鳳蘭出生在山東省陽信縣勞店鎮小劉村,有一個大她12歲的哥哥。12歲那年,她被送到相鄰的南潘村當童養媳,開啟了自己的海海人生。
裹小腳:受五代時期遺風陋俗影響,胡鳳蘭6歲便被母親哄騙著裹起小腳。看似柔軟普通的布條與正在生長發育的骨頭博弈。它一圈一圈將細嫩的小腳溫柔地緊緊裹住,直至四枚腳趾被硬生生掰斷,彎曲著束縛在大拇腳趾下,整個腳呈錐子狀,再用鞋帶縫結實后穿上特制的蹄子頭鞋。一旦穿上這個鞋模子,腳的形狀大小將終生不變。隨著生長發育,腳掌骨最后生長為弓形,只剩大拇趾和腳后跟著地。起初是火燒火燎的痛,隨著被逼迫下地移動,更是錐心的痛,白天黑夜的痛。即便這樣,即便不知道為何纏腳,胡鳳蘭壓根也沒想過偷偷拆開放松一下,只知道這是個嚴肅的事。直到十幾歲,她才“明白”,纏小腳是為了好看,嫁個好人家,大腳會被人笑話不好找婆家。全村女孩就她的腳有如三寸金蓮一般嬌小、耐看,每每說起,眼里都泛著光。可當問起她閨女們都沒有纏小腳,兒媳婦也都是大腳,大腳好看還是小腳好看時,她卻說:年代變了,時興啥啥就好看。
童養媳:童養媳是中國封建社會極端包辦婚姻的形態。通常都是抱養別家幼女為童養媳,待到一定年齡,即讓女孩與自家兒子圓房。而胡鳳蘭12歲時也當了童養媳,只是情況不同:婆家跟娘家是三輩子干親,兩家為了親上加親促就這門親事,當時丈夫孫梅聰才6歲,那個時期興娶比自己大的媳婦。
她17歲完婚時,婆家是財主,家里條件好,雇有長、短工。直到59歲的公公突然去世,家道也隨之落寞了。胡鳳蘭一夜之間成了頂梁柱,拉扯孩子還要照顧婆婆。因為家里窮,5個子女(兩男三女)中,只有大兒子上過學,二女兒更是不幸夭折了。
丈夫自小嬌生慣養,不愛干活,年輕時倆人時常因瑣事吵架。后來丈夫年長些以及共同經歷了一些磨難后才知道疼愛她,倆人相濡以沫75年。
……
2021年農歷十一月二十四日7點45分,胡鳳蘭安祥地停止了呼吸,走完了自己的海海人生,享年98歲!
書籍展示
后記節選
不出村的遠行
認識胡鳳蘭是一個很遇然的機會。2018年9月的一天,跟同事回老家,路上聊起他的奶奶是位小腳老人,年輕時會剪紙、做衣衫。
進門后,兩位小腳老人正在聊天,一位福態祥和,輕聲細語,是同事的奶奶;另一位瘦高個,五官立體,眼神犀利,聲音洪亮,右手腕受傷吊著胳膊,一臉的滄桑,她,就是胡鳳蘭。她倆是南潘村最后兩位小腳老人,有著許多的共同話語,時常湊在一起從孩童聊到暮年,彼此安慰、牽掛。
我提出給她們拍張照,同事奶奶非常配合,胡鳳蘭卻用手擋著鏡頭說:“不拍不拍,別把我的魂給拍走了。”之后匆忙“逃離”。后來,同事介紹了她坎坷的經歷,她的故事里凝結了中國最后一代小腳女人諸多“傳統符號”,深深吸引了我。
聽說她在做虎頭鞋賣,我冥思苦想,打算以買虎頭鞋作“敲門磚”。
……
我用了近五年的業余時間,上百次對胡鳳蘭跟蹤拍攝。我深切感受到中國母親的勤勞、善良、隱忍、不屈和智慧。
王愛華
2022年10月22日,濱州
她,把自己的春夏秋冬、喜怒哀樂,一針一針都縫進了虎頭鞋里。
近五年時間,我隔三差五去拍攝她,順便把她做的虎頭鞋收購了,直到有一天她失落地告訴我:妮兒,鞋子做不了,眼睛模糊了,穿不了針線,做不動了。至此虎頭鞋買了212雙,前后送過幾位朋友,還有近200雙,我將把它們贈予購買《三寸金蓮與虎頭鞋》這本集子的有緣的朋友。
名家評論
纏足的歷史發端于五代,迄今千年,放足的歷史始自清末,至今亦已過百年。直到20世紀中期婦女解放的運動中,那自殘性質的裹足才算徹底斷絕。
不管千百年來纏足風俗怎樣殘忍與蠻橫,在今天看來,都已變得荒誕不經,甚至難以置信! 曾經遍及天下的小腳,已然寥落無幾,如雨后殘云,只待時代清勁的風不久便把它們干干凈凈地收拾而去。
——中國當代著名作家馮驥才
身為女性,通過長期的跟隨創作,呈現出一個女人的滄桑生活史,使得這本書與眾不同。她關注的兩個點題物件,都是在訴說從男性的欲望,女性的絕望到未來的希望中始于足下的情結,充分體現出作者的獨特視角與深度的精神剖析。世紀初的小腳女人,即將進入到歷史的記憶里,這些凝固的沉默,始終回蕩著發人深省的吶喊!
——中國攝影家協會顧問王文瀾
作者簡介
?
王愛華,漢族,現居山東濱州。2014年開始攝影,自由紀實攝影師,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曾獲山東省第十三屆攝影藝術展紀實類銀獎,第9屆“臺海新聞攝影大賽”兩枚銅獎、人民攝影報月賽銀獎。在《青年文學》《散文百家》等發表散文多篇,入選《中國散文大系》《中國散文家大辭典》《散文百家十年精選》等。2021年在中國圖書出版社出版《時光顆粒》個人精品攝影集,榮獲2022年平遙國際攝影展優秀攝影畫冊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