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濱州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把“環境品質更美”作為提升“八大品質”、建設品質濱州的重要內容,統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努力實現天更藍、水更清、土更凈、城鄉更美麗。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成色和底色。濱州深入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健全生態文明建設機制,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堅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大力推進環境保護各項工作落地落實,以生態和諧的綠色為底色,打造人城和諧、產城和諧、四季和諧的生態城市。
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濱州實施大氣污染防治十大專項行動,加強污染治理聯防聯控。全市PM2.5、PM10、綜合指數持續改善。在水環境污染防治方面,我市堅持陸海系統治理,全市國控斷面優良水體比例保持63.6%,較去年同期提升9.1個百分點,省控以上斷面全部消除Ⅴ類水體,市控以上河流斷面水質全部達標,地表水環境質量穩中向好,同比改善8.01%。在土壤污染治理方面,我市全面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強化源頭管控,土壤環境穩定鞏固,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生態環境問題歸根結底是發展方式問題,必須摒棄粗放式、外延式的發展老路,堅定走好內涵式、可持續的精明增長之路。濱州有力有序推進“降碳”,加快推動產業結構從傳統動能向新動能轉變,推動能源結構從偏煤向綠色能源轉變,推動運輸結構從偏公路向鐵運水運管運等多式聯運轉變,推動用地結構從偏化肥農藥向有機肥、生物農藥轉變,加快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聚焦“雙碳”目標,立足新能源資源優勢,濱州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持續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瞄準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建鏈、延鏈、補鏈、強鏈,新能源產業、鋰電新材料等新的千億級產業集群加速崛起。濱化集團等3家企業入選國家級水效、能效領跑者,宏發鋁業等2家企業入選國家級綠色工廠,博興經濟開發區、沾化經濟開發區成功入選省級綠色工業園區,魏橋紡織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入選省級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我市完成3002家企業“畝產效益”綜合評價。
推進城市更新,是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任務,更是品質濱州建設的必然要求。我市積極探索推進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品質,打造“濱州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品質之城,城市環境更加優美。大力發展綠色建造,上半年全市新開工裝配式建筑93.8萬平方米,占比達35.1%,新開工綠色建筑面積433.8萬平方米。完成新立河九大片區治理,徒駭河引調水一期工程竣工。深化“綠滿城市·花漾濱州”行動,建成城市公園89處、口袋公園190處,打造兒童友好公園32處,開放城市綠地16處,推窗見綠、出門見景、漫步見水、轉角見園成為城市標配,城市的“高顏值”成就人們生活的“高品質”。統籌實施三大改造,截至9月底,9008套棚戶區改造任務已開工7431套,開工率82.5%,建成3278套。全民健康文化中心主體育場計劃10月底建成投用,公交樞紐和智慧立體停車場項目累計完成投資2357萬元。濱州實驗學校步行過街天橋正式開放通行。
濱州深化節約集約用水改革,實施了《濱州市城市節約用水條例》,印發《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實施方案》,進一步健全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制度體系,完成2022年度水資源承載力評價和7例水權交易,盤活閑置水資源交易水量1012.5萬立方米。今年上半年全市黃河水占用水總量比例由85%下降至67%。截至9月底,全市23項重點水利工程完成投資18.64億元,完成年度計劃投資的96.6%。
如今,生態濱州的本色越來越亮、綠色濱州的底色越來越濃、品質濱州的成色越來越足。下一步,我市將堅定不移錨定品質之求,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力度來謀劃和推進新征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持續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持續提升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濱州。
我市完成發電行業30家重點排放單位碳排放核查,“三線一單”減污降碳協同管控國家試點通過驗收,構建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試點,已完成省級核查,整體性清潔生產審核試點正有序推進。
今后,我市將堅定不移走好精明之路,堅持政企協同、立破并舉,以更大力度實施好新一輪“四減四增”三年行動,努力探索“雙碳”戰略濱州路徑,以更實舉措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
推進城市更新,是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任務,更是品質濱州建設的必然要求。我市積極探索推進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品質,打造“濱州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品質之城,城市環境更加優美。大力發展綠色建造,上半年全市新開工裝配式建筑93.8萬平方米,占比達35.1%,新開工綠色建筑面積433.8萬平方米。統籌實施三大改造,新開工棚戶區改造項目4869套,完成老舊小區改造55個,順利推進19個續建、新開工城中村安置區項目。完成新立河九大片區治理,徒駭河引調水一期工程竣工。深化“綠滿城市·花漾濱州”行動,建成城市公園89處、口袋公園190處,打造兒童友好公園32處,開放城市綠地16處,營造城在園中、園在城中的城市環境,推窗見綠、出門見景、漫步見水、轉角見園成為城市標配,城市的“高顏值”成就人們生活的“高品質”。
同時,我市鄉村振興全面推進,鄉村環境持續改善。5個小城鎮入選山東省小城鎮創新提升行動試點鎮,全部編制完成小城鎮創新提升行動實施方案。不斷改善村居環境,推進農房安全整治,完工345戶危房改造任務。實施農村供水水質提升專項行動,改造完成999個村。省下達的115個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全部開工,27個村提前完成。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創建省級和美鄉村167個、市級和美鄉村365個,形成了縣區有品牌、鄉鎮有樣板、村村有特色的和美鄉村建設新格局。
此外,我市深化節約集約用水改革,實施了《濱州市城市節約用水條例》,印發《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實施方案》,進一步健全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制度體系,完成2022年度水資源承載力評價和7例水權交易,盤活閑置水資源交易水量1012.5萬立方米。今年全市32家企業使用再生水,上半年使用量為1000余萬立方米,全市黃河水占用水總量比例由85%下降至67%。
如今,生態濱州的本色越來越亮、綠色濱州的底色越來越濃、品質濱州的成色越來越足。今后,我市將堅定不移錨定品質之求,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力度來謀劃和推進新征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持續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持續提升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濱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