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
全力提升“八大品質”,其中,民生品質更實,“更實”是讓百姓生活更富裕、公共服務更普惠、基本保障更牢實,把“民生之盼”變為“民生之贊”。百姓生活更富裕,實施好居民收入“四增”工程、中等收入群體倍增計劃,讓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好日子“火起來”。公共服務更普惠,錨定“七有”目標,辦好群眾看得見、摸得著、能感受的民生實事,讓老百姓生活有甜頭、日子有奔頭。基本保障更牢實,把老弱病殘孕婦幼等群體都兜起來,“三保”水平穩居全省第一方陣,讓濱州人民生活一天更比一天好,一起奔向共同富裕的美好未來。
民生“關鍵小事”,件件都是“頭等大事”。去年以來,我市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心用情用力辦好醫療、教育、住房等領域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細數今年的“民生賬單”,1—8月,全市民生支出完成245.96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達到77.9%。市人民醫院西院區、市中醫醫院新院、市婦幼保健院全部開診投用,每萬人擁有合格全科醫生5.48名,居全省第1位。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就業的背后,是一戶戶渴求安居樂業的家庭,是一個個想要通過拼搏實現理想的創業者。我市累計舉辦招聘活動133場,提供就業崗位10.1萬個,初步達成就業意向2.2萬人次。1—8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29738人。實施城鄉公益崗位擴容提質行動,截至9月底,全市公益性崗位新上崗31989人,達省計劃上崗率111.85%。深化“零工市場+社區微工廠”就業模式,全市建設完成社區微工廠100處,解決5000余人靈活就業,社區微工廠建設模式全省推廣。
社會保障體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網和社會運行的穩定器。濱州積極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大力開展“精準擴面”,截至8月底全市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326.08萬人。
醫保讓群眾健康福祉更有“醫靠”。我市職工門診報銷一級醫院75%、二三級醫院65%,退休人員增加5%,創新實施“濱州醫惠保”,參保人數、賠付率、續保率居全省前列。
我市低保事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我市健全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機制,完善低收入人群數據庫,做好低收入群體精準幫扶工作,全面提高9類困難群眾救助保障標準,城鄉低保標準位居全省前列。
教育,事關國家發展與民族未來。今年全市規劃建設中小學、幼兒園9所,全部竣工后預計新增學位6225個,截至目前已竣工5所、主體完工3所。濱州積極推進集團辦學改革,實施“強校擴優”行動,覆蓋鄉村學校累計456所、覆蓋率100%。5月18日至19日,“第六屆中國家長大會”在濱州召開。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顧秀蓮出席大會開幕式。顧秀蓮對濱州的家庭教育模式高度評價,“濱州市委、市政府在家庭教育工作上重視程度高、行動時間早、推進力度大、特色亮點多,為全省乃至全國家庭教育工作開了好頭,蹚出了路子,走在了前列。”
養老,關系千家萬戶,也是人民群眾牽腸掛肚的民生大事。濱州創建“一縣一品”養老品牌,培樹社區養老示范點104個,“原居安養”模式全國推廣,獲評全國養老服務先進單位。
口袋公園轉角可遇,出門即享“詩與遠方”;人居環境治理、美麗鄉村建設,村莊里鄉愁濃濃,一幅幅清新靚麗的鄉村畫卷盡收眼底……這是不管生活在濱州城區,還是生活在鄉村的居民的最切身感受。
濱州統籌城鄉融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強農業品牌建設,沾化冬棗、中裕谷朊粉等17個產品入選第一批“好品山東”品牌。連片打造示范片區14個、創建100個市級以上美麗鄉村示范村,4個縣市區成功入選國家、省美麗鄉村和鄉風文明典型案例。
新建各類公園32處,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列全省第1位,榮獲“國家森林城市”稱號、入選國家兒童友好城市名單。
全市新開工棚戶區改造6678套,實施139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順利推進19個村居續建、新開工城中村安置區建設,1776套住房圓了村民的“上樓夢”,有力解決困難群體和新市民住房難題。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濱州將時刻銘記“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聚焦“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目標,一件接著一件辦、一年接著一年干,不斷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用心用情托起民生“幸福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