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孩子,在家里都是“甩手掌柜”。不會做飯不會收拾,甚至有孩子到大學了也會把臟衣服帶回家去洗。
父母可能認為孩子少做一些家務,就會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學習里面。
實際上,家務對孩子的幫助,一點都不比刷題少。
還記得2018年的時候,湖南衛視出了一檔節目叫《少年說》。里面有位小男孩“被逼”做家務,向媽媽喊話,不想再做家務了,被媽媽“無情”拒絕了,全網被媽媽一番“勞動提升人生幸福感”刷屏。而今年,男孩直接保送清華大學,學習英語(世界文學與文化實驗班)專業。
孩子在勞動中,能感受到勞動在人生中的價值,同時還能培育孩子對勞動者的足夠尊重的情感。再者,孩子們在勞動中可以愉悅身心,強健體魄,增強意志力,培養其吃苦耐勞精神,對學習文化課還有很大的幫助。孩子在勞動中既能感知勞動的美,又能體驗勞動的艱辛。讓孩子學會勞動、熱愛勞動、學會在勞動中掌握生存技能。
高爾基曾說:“勞動使人建立起對自己的理智力量的信心。”
孩子們能通過勞動,能獲得深度的自信、堅韌的品質,甚至更靈活的思維,這樣的孩子,也更有韌性,很容易成功。
鍛煉孩子勞動的能力,其實僅僅需要父母轉變一下觀點。一定要忍著對孩子的“痛”,割掉所謂的“愛”,讓孩子動起來。讓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切忌家務活大包大攬,拚棄那種“只要你學習好,其他的事不用操心”的觀念。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既能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還能在勞動中獲得成就感。要養成勞動或獨立勞動,在勞動中培養其自信心、責任心,培養其勞動習慣。
要通過勞動,培養孩子樂于吃苦,敢于吃苦,培養其拼搏的精神。要教育孩子不要做好逸惡勞,鄙視勞動,貪圖享樂,坐享其成的人。要明白,勞動最光榮。
其實“勞動是孩子的本能”,學習和成績從來不是孩子的唯一。
如果給孩子機會,讓他們在真實的生活中去實踐,去歷練,他們長大獨立后,就會更容易用自己的雙手,不斷創造更幸福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