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海橫流,歲月成碑。
在濱州,有一種精品課,不止是您孩子愛聽,可能您全家都聽過,它就是中國·濱州文化大講堂。
它是家門口的大師課——您聽,復旦大學資深教授、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學部委員葛劍雄在縱論黃河,溯源華夏文明,大氣磅礴;
它是致敬經典的自修室——您看,北京大學教授、中國文化書院院長王守常帶我們品味《中國智慧》,寬廣深厚;
它是為“流量”注入“能量”的新舞臺——您品,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表演藝術家楊立新趣談話劇,揭秘《戲里戲外》,生動活潑;
它是“在知愛建”的新實踐——您想,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原執行院長黃樸民解析《孫子兵法》如何啟迪今天,觀點犀利……
自2019年2月起,中國·濱州文化大講堂在黃河畔孕育、生長、發展,由濱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濱州市文化館、濱州市博物館、濱州市圖書館承辦,執行單位遍邀全國名師開講中海湖畔,得到了濱州學院的大力支持,為市民帶來了往往是北上廣知名高校、機構才能享受到的高端人文營養。
四年多來,走過疫情,越過黃河,向縣區鋪開,這個大講堂沒有停下過腳步,正方興未艾。截止2023年10月,舉辦線下文化講座277場,服務觀眾近10萬人!
隨著葛劍雄、葉小文、楊立新、韓昇、黃樸民、楊朝明、晏積瑄、劉余莉等名家紛紛開講濱州,“讓學習成為時尚”的愿景在實現,眾多濱州市民有了最該追的“星”,書香濱州在持續點燃,“在知愛建”的智慧在緩緩積淀。
梳理濱州黃河文脈,提升城市文化自信
2020年12月5日,冬日的寒冷,打不斷群星劇場外排起的長龍。
隊伍里,有很多都是外地的大學生、企業白領,甚至是專家、機關領導,只因為主講者分量極重——他是中國學術界大咖葛劍雄教授。葛教授涉獵極廣,從歷史地理、移民史、人口史到文化史都有論著,在學界影響極大。
那么,他在濱州會講什么?
黃河!
是啊,在濱州講歷史,頭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就是黃河——九曲黃河,穿城而過的很少,濱州是一個。千百年來,濱州人喝的是黃河水,種的是黃河土。今天,引黃供水覆蓋了全市95%以上人口和絕大部分工農業生產。
葛劍雄講黃河,很有底氣。他于2020年9月在中華書局出版了一部新著《黃河與中華文明》。現場,以史料為證,葛教授卻講得高屋建瓴、深入淺出,對問題一眼看穿、一語道破,讓很多黃河文化的門外漢也頻頻點頭。
回眸中華文明史,葛劍雄認為,四五千年以前,黃河流域更溫暖、濕潤,是當時北半球最大面積的農業地域——“這片土地當時滋養著中國大部分的人口”。他闡述:“華夏(諸夏)的形成是夏、商、周人的融合,夏(華)與夷、戎、狄的融合,匈奴,鮮卑等少數民族的融合塑造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大熔爐”。
觀眾提問:“我們怎樣看待黃河文明?未來的黃河文明還能復興嗎?”
葛劍雄作答:建國70多年來,黃河安流,中游水土保持和小流域治理成功,全流域綜合開發和環境保護、新技術、新產業、新資源的興起利用……現如今,這些巨大成就定會促進黃河文明的全面復興。
同時大氣磅礴講黃河的,還有山東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院長、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燕生東。
“歷史上黃河流經濱州有多長的歲月?”“濱州在黃河文化中占有什么地位?”“濱州在黃河文化傳承創新上該怎么做?” ……
帶著這些問題,燕生東傾情開講濱州的黃河文脈。
相比于葛劍雄,燕生東對濱州的著眼更為具體、細致。因為濱州第一次正式的考古發掘就是他帶隊。近十幾年來,燕教授幾乎每年都會來濱州調查。在這個大講堂,他帶來的題目就是《濱州與黃河的約定》。
果然,他的很多觀點,讓濱州人也感到驚訝——古代四瀆之黃河、濟水都從濱州流過;從三千多年的歷史文獻上看,黃河與濱州的交集至少有兩千多年,濱州在黃河文化中占有重要、獨特的地位。另外,濱州濟水流域最有可能是齊國最早立都的地方;濱州的鹽業、棉花、石油產業在歷史上關乎王朝的經濟命脈;從夏代到近代,黃河三角洲地區演繹了一部輝煌完整的從人水矛盾到追求人水和諧的治水史詩。
現場,濱州地方史志學者侯玉杰表示,作為地方文化愛好者,通過參與高水平人文講座能夠迅速提升自己,這也是濱州走向文化自信、走向富強的重要一步。
北京人藝大咖開講,助力全國首個“話劇普及教育示范區”建設
濱州文化大講堂的組織者認為:新時代的競爭,不再是產品的競爭、不再是渠道的競爭,而是資源整合的競爭。這方面,突出的案例,是他們為北京人藝和濱州的牽線搭橋。
作為中國話劇的至高殿堂,北京人藝和濱州娃,距離有多遠?
2018年9月,濱州娃登上了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菊隱劇場舞臺。來自開發區三所中小學的師生自編自演的《三袋麥子》《我想要的愛》《放飛心中的夢想》同場競秀。這場演出,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劇協主席濮存昕為他們點贊并現場指導。同日,在2018(北京)演藝博覽會上,開發區教育局獲中國演出行業協會藝術普及教育工作委員會表彰。其中,牽線搭橋的,正是濱州文化大講堂的策劃執行及落地方,也正是他們的盛情約請,經典喜劇《我愛我家》中“賈志國”的扮演者、北京人藝著名演員楊立新在濱州開講,帶濱州市民一起領悟《戲里戲外》。
聽說楊立新要來,報名參與的觀眾打爆了熱線,不少外地人前來聽講,還有觀眾在過道上坐著小板凳。
在群星劇場,楊立新為“濱州市文化館群星劇團”揭牌,并帶來了話劇藝術普及講座《戲里戲外》,與濱州觀眾親密互動。他說,值得高興的是,濱州開展話劇教育比較早,這是濱州孩子們的福祉。他認為,對孩子來說,多接觸語言、朗誦、廣播等好節目非常重要。戲劇教育能夠使人們保持松弛、自然的狀態,且準確、有邏輯地將自己想表達的東西傳達給別人。因而年齡越小、越早接觸話劇教育,孩子受益就越大。他建議濱州的老師、家長要鼓勵孩子多讀劇本,學習凝練的臺詞,進行話劇知識的積累。
不止楊立新,還有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原副院長崔寧帶來的講座《北京人藝的話劇欣賞與戲劇藝術普及教育》,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戲劇博物館原館長劉章春帶來的《通向莎士比亞的后樓梯》……。當然,也正是在得益于這些名師課堂不斷前來、反復指導,才使得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這個全國首個“話劇普及教育示范區”展開了系列實踐,話劇進校園項目成果豐碩。
也不止戲劇,濱州文化大講堂還約請到八一電影制片廠著名配音演員晏積瑄講演《配音的魔力》,請山東大學特聘教授、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譚好哲辯述《藝術一定是美的嗎?》,請浙江大學茶葉研究所所長、國家一級評茶師王岳飛品味《美麗人生一盞茶》,請山東省散文學會會長丁建元解鎖《油畫里的密碼》,請山東藝術學院教授張洪忠與您一起《美術作品鑒賞漫談》,請魯迅文學院副院長、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王彬共同尋找《紅樓夢的歷史語境》……
話劇、美術、茶藝、文學……為青少年的核心素養提升插上了藝術的翅膀,也為廣大市民帶來了更精準、更醇厚的審美判斷。
更不止藝術人文素養,濱州文化大講堂圍繞經典傳承、黃河文化、孫子兵法、名人專題、歷史探究等多個系列,邀請全國各地名家開講(如圖所示):
孫子兵法系列講座,讓我們“跟著兵法闖世界”
這幾年,“濱州文化大講堂”品牌力量日漸凸顯,越來越多的行業翹楚來到濱州,逐漸形成了點面結合、立體覆蓋的局面,有了集束效應、重磅影響。不少外地、本地學者聚焦、提煉濱州文化,亮出了啟迪智慧的好課堂,其中以孫子文化主題講座為突出。
北京大學教授、中國文化書院院長王守常在《中國智慧》講座中表示:中國文化在戰爭上是有倫理道德、倫理意義和倫理操守的,而不是無限戰爭,更不會在戰爭中過度使用武器。《孫子兵法》里說得很清楚,“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最好的方式是用謀略解決,這可以節省國用。其次伐交,就是用同盟對話的方式解決問題。其次伐兵,其下才是攻城,用戰爭的方式,消滅一個國家。
與之相比,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原執行院長黃樸民教授帶來的《兵學千古談》,為我們梳理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延續和兵學發展,并總結道:“作為兵學文化的最高峰,《孫子兵法》是永遠無法超越的。而大家作為濱州人,應為我們曾經擁有孫子這樣的偉人而驕傲,為擁有《孫子兵法》這樣的文化經典而自豪。”
軍事科學院戰爭研究院研究員王玨帶來《從長津湖戰役看〈孫子兵法〉的智慧》,他表示,戰爭不僅是政治的繼續,更是不同文化的較量,是不同生活方式的碰撞。長津湖戰役的勝利折射出中國文化復興的信息,志愿軍的勝利精神正是五千年中國古老的肌體中,長久留存著最具活力的文化因子。
時任山東孫子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曹永孚的講座更為現實針對性,其題目是《孫子兵法教給我們什么?》。他以獨特的視角,結合當代濱州實際,為大家解讀了《孫子兵法》的精髓要義,探尋了解決現代生活中各種問題的方法,讓現場觀眾受益匪淺。
不止這些,“中國·濱州文化大講堂”孫子兵法系列講座已成為一個成功的子品牌。從2019年至今,已舉辦31場孫子兵法系列講座,真真正正帶市民“跟著兵法闖世界”。如山東孫子研究會副會長、《孫子研究》主編路秀儒帶來的《學<孫子兵法>,享智慧人生》,山東孫子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李興斌帶來的《漫談孫子兵法的智慧與謀略》,濱州學院孫子研究院院長王鳳翔帶來的《<孫子兵法>與齊魯兵學》,濱州學院孫子研究院原院長孫遠方帶來《孫子的將帥理論及其啟示》,濱州孫子兵法研究專家扈光珉帶來《〈孫子兵法〉的十大人生智慧》等專題講座。
除此之外,還特別策劃了“《孫子兵法》在海外的傳播”系列,如:韓璐帶來《<孫子兵法>在法國的譯介與傳播》,魏倩倩帶來的《<孫子兵法>在英語世界的翻譯與傳播》等講座。這些講座,帶來了很多少為人知甚至聞所未聞的信息,讓濱州人大開眼界。如魏淑麗的《<孫子兵法>在日本》介紹,遣唐使吉備真備最早將《孫子兵法》帶到日本,并在軍隊中傳授,又成為日本各時期軍事家、思想家必讀的著作。日本20世紀90年代經濟放緩后,又興起了“孫子文化熱”,涉及商業經濟與人生教養層面。日本學者渡部升一強調:對于日本人來說,日常的人際關系依靠《論語》和《孟子》來維持,如果是“一個人生活”那就是老莊的思想,在實際事業上就是“孫子”的思想。可見,中國古典已經成為日本人文素養的根基。今天,日本對于孫子文化的實踐是包含國家安全、經濟、個人發展等層面較為全面、系統的實踐。
由上可見,“中國·濱州文化大講堂”引鳳入巢,頂級大咖帶來了諸多家門口的名師課;文藝啟蒙,北京人藝等話劇種子播撒進校園;兵法論劍,一同研讀濱州人文,從而為“在知愛建”提供了海量資源,為五色濱州作了人文賦能。這些涵蓋經典傳承黃河文化、孫子兵法、紅色文化、尋古濱州、科學普及、文化名人、藝術提升、民俗文化、文學詩詞等多個系列的正能量好課,正日漸積淀為一本本“在知愛建”的厚書,發揮出強烈的“書香磁場”效應,澎湃出母親河一樣的能量!
匯聚八方智慧,服務濱州發展。我們將不定期組織文化公益活動,感興趣的市民可隨時關注“濱州市博物館”“濱州市圖書館”“濱州市文化館”“崧岳書院”公眾號,濱州文化大講堂將定期敞開大門,以文化之東風細雨,靜待君來!
|